教育局多年來積極推行融合教育,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簡稱「SEN」)的學生在主流學校接受教育,與同齡的學生一同學習。特殊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自閉症、溝通障礙、情緒行為問題、聽覺障礙、智力障礙、肢體殘疾等。
早前我們為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提供共12節的設計思維課程,發掘SEN學生更多的可能性。在是次課堂中,我們帶領一班SEN學生為咖啡學會設計一輛流動咖啡車。製作實體咖啡車是項十分具挑戰性的任務,再者學生不是「為自己設計」而是「為別人設計」,難度更高。我們相信「邊做邊學」是今次課程的學習重心。
【第一課】在課堂中建立學生的同理心
設計思維涵蓋五個步驟:同理心、定義需求、構想方案、製作原型及測試。一般SEN學生較難產生共感,要他們建立同理心,可以先為他們設計相應教材。課堂以「為同桌設計一張書桌」作熱身活動,過程中學生能體驗換位思考並與他人闡述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何為「給別人的設計」。這次課堂亦有助我們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和性格。
有別於一式一樣的傳統教學,專題式學習的課堂強調以學生為本,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因此 先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文字處理、平面圖像及立體手作等能力,有助我們設計接下來的課程內容及材料。
【第二三課】咖啡車1.0
【第四課】「我知道我不懂你,所以我問。」
在完成咖啡車1.0後,我們邀請了咖啡學會的學員及導師進行訪談,並讓他們模擬使用車的過程。 在訪談前我們為每個同學分配不同介紹、提問、紀錄及拍照等崗位,並設計了一張工作紙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紀錄, 左邊紀錄「講唔到」的行為及心情;右邊紀錄用家「講到」的問題及建議。其中一項我們希望學生學習的是觀察他人的心情,我們展示了各種表情符號讓他們了解每種情緒之間的差別,再讓他們將觀察到的用家情緒以圖像畫下來並解釋原因。
理解情緒是個複雜的過程,人不一定會將情緒表露出來,除了觀察臉部表情、行為,還要觀察語句間的訊息。 因此將「觀察他人情緒」拆分成小任務有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各種情緒。
【第五至七課】合作完成「一個」設計
訪談後,我們發現咖啡車的使用情況與預想有不所同,也有許多未完善的地方,例如在設計時未知有磨豆機、咖啡車的高度不適合、工作枱要預留更多空間等等。再者,咖啡車1.0只模擬了車的外型,車箱內部的間隔和門口的位置仍未完成。我們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過後,繼續深入構思車子的設計。
咖啡車所需的裝備及物資很多,怎樣擺放最節省空間、使用時最就手?我們先讓同學在圖紙上構思好設備的擺位,畫出車箱的分隔,再量度好尺寸。由於SEN學生對於空間敏銳度較差,我們利用迷你模型車模擬車箱的構造,協助他們設計咖啡車的空間分配,並透過分享及討論令咖啡車的細節慢慢成型。之後再按照設計圖改良咖啡車1.0,將車上的設備修改成正確尺寸,增添層板間隔。
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溝通和協作需要許多時間。何為有效溝通? 就是你說ABC,別人就接收到ABC。 但通常我們想說ABC,結果別人只收到AB,甚至收到CDE。 SEN學生有時候還會不想說,或者只說不聽。
何為協作?它比起溝通更複雜,因為這牽涉到溝通、分析和反應。在課堂中,要培養他們的溝通及協作能力是一大挑戰。 課堂上我們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鼓勵他們多發言表達意見,並提醒他們停下來傾聽別人的聲音,從而鞏固每個人的想法,達成共識。
一開初他們時常只顧著完成自己手上的任務,很少與別人交流。後來,他們能以一個小組協力工作,並坦誠地分享和傾聽他人的想法,這是個巨大的進步。
【第八至十一課】克服恐懼 滿足感由咖啡車而生
咖啡車的設計經過重重波折達到共識:車箱內部主要分成三格櫃,從咖啡師的方向看,右邊為雪櫃,中間擺放水及咖啡豆,左邊的間隔從車箱後方以對門式設計打開,入面擺放電線拖轆、紙巾及杯等。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同學做車箱,另一組同學做櫃門。為了裝備他們去完成咖啡車,我們安排了一節課堂讓同學學習基本的木工技巧,包括鋸木、上鏍絲、組裝零件等等。
還記得他們第一次使用鑽頭的情景,個個都十分抗拒和害怕。踏出第一步嘗試後他們就不怕了,甚至愈做愈上癮。在最後幾節課堂中,有位同學對自己熟手的上螺絲技巧感到自豪,積極詢問哪個部分需要上螺絲並提供支援。恐懼來自於未知的不確定性,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若果缺少現實生活的經驗,知識都只會停留在書本上。 這就是實踐經驗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製作過程中,他們亦慢慢對自己製作的成品產生滿足感、歸屬感。縱使當中遇到不少難關,例如櫃門被車轆阻擋、電線的走位不順等。在眾人協力之下不斷測試和修改,一輛流動咖啡車終於誕生。
【第十二課】找到自己的角色及崗位
在最後一節課堂流動咖啡車正式「試業」,大獲一眾師生的好評。回顧這十二堂的設計思維課程,涵蓋多樣化的練習,讓同學從中發掘自己的定位,有人擅長組織資料、有人擅長發號司令、有人擅長動手製作。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這種多元共融及應用實踐的課程或許能讓SEN學生提早學習融入社會,也能讓學校更多員工認識、接受和尊重同學的差異。
課堂重心圍繞「同理心」,我們希望同學站在用家立場設身處地思考;作為導師,我們也要站在他們立場反思課程的安排是否切合。給予SEN學生的教育與設計思維一樣,都應是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