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進化 工作紙推動香港物料再生
說起設計,我們不難想到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時裝設計,但你又有沒有聽過物料設計?讀工業及產品設計出身的Jade和Car,在學時不時要研究適合用於設計的物料,有時某些物料在市面上亦未必有售,所以兩人決定自己研究物料。隨著接觸多了,她們發現了自己喜歡物料研究,加上認為任何行業背景都對物料研究有需求,所以兩人畢業後,決定將自己的喜好發展成事業,成立了Work, Sheet. Studio。她們更將回收再造的元素加入物料研發,專注於設計纖維物料,希望設計出一種屬於香港的物料。
以物料設計達社會資源再生
其實說是屬於香港的物料一點也不誇張。「我們想將這個社會的廢料、浪費了的東西再次運用在同一個社會,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她們說。事實上,她們不單止做物料設計,更加在設計一套系統來進行回收及生產。
2015年成立之初,她們專注於研究將帶有纖維的材料,如賣不出的水果及茶渣等,再造成紙品。隨著香港首間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Mil Mill 喵坊成立,她們亦透過合作,開始使用回收紙漿進行物料設計。無論是水果、茶渣還是紙包飲品盒,這些被廢棄資源都是在香港回收所得。再生的物料再流入市場,可以用於製作書本及包裝,更能用來製作立體成品,例如展覽背板、紀念品甚至傢俬。到使用完畢,又可以重新回到工廠變成紙漿,又再生成其他產品,以達到循環。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三方合作 物料設計終「落地」量產
當然,要實行她們的計劃,除了回收紙漿,亦要「落地」生產物料,並且令大眾接受所製作的成品。然而,在香港發展回收及物料計設並不容易。相較於外國,香港在這兩方面亦較為落後。除了欠缺物料計設相關的學科,生產設廠亦要面對地方少租金貴的問題。慶幸她們在香港找到合作伙伴,除了因為Mil Mill成立,很大程度地推進她們的計劃。亦因為遇到有相近理念的NGO——聖雅各福群會,透過與聖雅各福群會的庇護工場合作,並將大型工廠機器改良至適合香港使用,令到她們能以較低成本做到量產,才可達致應付市場需求。
社會風氣轉變 助推物料再生
隨著Mil Mill的出現,不單止推進了她們的生產,更加令大眾進一步了解物料再生。「一開始可能覺得是口號或者噱頭,但近兩年的市場接受程度變高,慢慢多了展覽要求參展商用環保材料。」Car說。社會的環保風氣轉變,令市場對環保物料的需求提高,使她們的發展更順利。亦因為她們的物料會因應不同產品而改變合成的方式,透過不斷與不同行業背景的人合作,令她們的設計有更多的變化。
她們期望未來可以為這些再生物料申請不同的資格證明,並成為物料的供應商,令再生物料的用途可以更廣泛並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人們常說「生活就是設計」。透過她們的設計,我們可以真正看到這句話的意思。不單止將日常生活中被棄置的資源用於設計中,更加推動大眾及其他設計師去使用再生材料,令到我們可以生活得更環保,從而修補這個被破壞的資源循環。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