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Bay 最新消息
有關創客教育、影響力創力的綜合指南,以及MakerBay Foundation各項目的最新消息。

香港木不是「廢柴」回收木變身樹藝
說到木工,我們通常使用進口加工過的木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樹林可以如此整潔?那是因為原木的凹凸不平的部分被砍掉了,會被填埋浪費掉。為了減少這種浪費,“The Wasted”的創辦人Dickson Yan選擇回收香港的廢棄原木,製作家具和藝術品。

四天創客週社工共創培訓計劃
要成為社區的創變者,很多時候要從關心社區開始,然後再付諸行動,親力親為去為社區帶來改變。好參加了創客計劃的社工在MakerBay為他們準備的4天創客培訓週中,應用所他們學,一起去關注和了解社區,並設計能夠提升公共休憩空間開發的設施。

青成共創:助青年從實作中挖掘自我
由2017年開始三年的賽馬會青創社區系列,致力幫助16間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和年青人尋找共創的新方法。而其中有6間中心參加了創客教育的廣泛,而薩曼莎所屬的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禮會彩雲綜合維護服務中心是一個參與的綜合維護服務單元。

「社區創客社區」樂在製造:改善不能「閉門造車」
去創客的一路都不是孤單的,放眼香港有大量的創客群體,他們有為志參與創客活動的人提供創客空間,讓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災難。「樂在製造」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多人在香港建立創客文化的創客團體,他們也鼓勵利用創客的文化、知識及技巧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

由興趣發展成事業禤彥勳醉心研究助人發明
大人也成為創客可能是因為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亦有人創客成為想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次的主角禨彥勳,丹尼斯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丹尼斯今就想幫人,中五因為看到新聞線索的時候有人在清除地雷的中失去雙腳,所以他就決定為他們設計及製作機械義肢,自此之後他便醉於發明幫助別人的工具。他主力更擅長及製作能夠幫助柏金遜病人的佩戴裝置,此間公司進行了研究。

賦予垃圾新生命張瑋晉:設計師是環保的先驅者
「我叫張自己瑋晉凱文,我是一位產品設計師。」這是凱文介紹的開場白,但他不是一位普通的產品設計師,他是專把「垃圾」升級造成整體產品的「垃圾設計」師”。Kevin 稱,因為自己是用別人垃圾的材料自己的製作,叫「垃圾設計師」大眾會更容易明白他的創作。他認為「升級再造」(Upcycling) 不唯一減少資源的浪費,更希望可以令大眾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從而珍惜地球的資源。

木製儲物架工作坊自主購買!
MakerBay亦致力將創客教育空間及社區,希望大眾亦有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實作技術,所以舉辦了大型地下水工作坊,而本篇文章將為大家介紹「一點未來」創客計劃中2樓的儲物架木工工作坊,希望可以重燃大家的木工魂!

從事設計30年陳嘉興用創作基層生活
人稱「基層設計師」的陳嘉興從事設計行業約30年,基層身體的他曾說過「你一定要出一個基層設計師,你要先成為基層。」他認為這樣才能夠了解基層基層居民的需要。實際上,自己嘉興一位是一位平面設計師,但他會影響到所以決定設計對做一些社會有正面影響的設計,從而到社會上可能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