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創變者:社會創新的實踐故事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要每個人參與。無論是勇敢克服挑戰的學生、懷著使命投身社企的創業家,還是關心在地需求的社區成員,每一分努力都發揮獨特影響力。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帶來改變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善用各自的專長,我們就能共同建立一個更包容、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學校教育:創新思維‧培育人材
要培育關心社會的新一代,實踐學習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早前我們與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合作,為學生提供 設計思維及STEAM的培訓。學生透過動手實作,設計工具協助狗舍解決日常運作的難題,認識香港的動物福祉議題。除了到訪狗舍參觀,他們更訪問了狗舍的工作人員並觀察員工的日常工作,留意到他們需要長時間彎腰清理狗籠,也要花時間重複為狗隻調配糧食。受到這些痛點啟發,他們運用編程、鐳射切割、3D打印和木工等創客技能,設計了按時間自動餵食、混合糧食及藥物等不同功能的自動餵食器。
課程最後,學生向狗舍負責人展示成果,亦藉此了解用家的意見,加強他們的同理心。透過將想法轉化為實體原型,學生學會了如何運用創新思維,貢獻社區。這次經驗展現了如何透過創新教育連結學校與社區,讓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社會不同需要,培養具社會意識的創新者。
社創企業:科技共融‧人人受惠
這種以創意及堅毅解決社會問題的精神,在社企同樣可見。以AutoKeybo Limited創辦人Leonardo, Christian Ryan為例,他的創業歷程正展示了如何以創新方案回應社會需求。你知道我們每日頻繁使用的工具對部分人士來說,操作上其實不太方便嗎?例如當上臂傷殘人士使用鍵盤時,要在鍵盤與滑鼠之間移動其實十分困難。Ryan 肩膊曾受傷,明白到上肢有障礙、手臂不能向側面或前面抬起的人使用鍵盤的難處。
後他通過網上自學電子、編程及3D打印等技能,研發了一款結合全尺寸鍵盤、數字鍵盤及滑鼠的輔助裝置AutoKeybo。裝置上層是傳統全尺寸鍵盤,下層則為數字鍵盤及滑鼠。透過人工智能影像分析,使用者只要抬起手指,裝置就會自動彈出所需板塊,上肢全程毋須郁動。這個命名為「Equalizer Interface」的項目更成功入選 創效實現室 的培育項目,獲得種子基金在六個月培訓期向不同能力的用家進行測試,針對真實使用情境進一步改良產品。Ryan的經歷展示了創業家如何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亦體現科技創新如何切實地改善生活、促進共融。
社區項目:創新設計‧由下而上
除了科技社創家,社區每位成員都可以成為創新者。他們憑著對社區的理解,同樣能發展出回應街坊需要的創新方案。 「油麻地社區項目」 正好印證了這點。項目團隊深信創新始於觀察,於是招募了一群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成員,深入社區了解街坊需要。透過細心觀察,他們發現不少長者喜歡在公園打發時間,但現有的座椅既欠缺舒適度,配合長者需要的運動設施亦不多。
為了改善這個情況,一個由社福界青年和木工師傅組成的團隊結合他們各自的經驗和技能,互補長短,共同創作。兩位年輕人擅長和街坊交流,有很多新想法,但欠缺實作技術將意念實踐;師傅一直希望為社區出一分力,但又不知從何入手。這次活動正結合了師傅的技術和年輕人的想法,最後為長者製作了坐得舒服又可以做運動的「舒適椅」。
「舒適椅」主要以木材製成,考慮到舒適度,分別在坐板及椅背設有墊子,兩側的手柄位都加裝了軟墊承託雙手。而前面的腳踏單車就可以讓長者訓練雙腳,增強肌肉。活動最後我們在西貢街遊樂場測試椅子,收集意見。其中有長者反映因為他們要利用手柄借力站起和坐下,所以手柄不穩固的話容易發生危險。師傅聽完二話不說便拿起電動螺絲批上螺絲,加固手柄。通過主動聆聽和技術分享,這個項目展示了社區如何能夠逐步改變公共空間,同時促進社會的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
結語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真正持久的改變源於願意聆聽、學習和行動的每個人。無論是通過創新設計、科技方案,還是社區行動,每個行動都在為建設更包容、更具韌性的社會出一分力。MakerBay致力通過創客教育、社區創新和培育創業家,協助個人和機構為社區帶來正面改變。當我們明白社會上每個人都會互相影響,就能由生活的一小步開始,營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回應